发布时间:2022-12-30 阅读量:54
新华财经北京12月30日电(翟卓)2022年,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,跌宕起伏亦贯穿A股全年。这一年,既有资本市场改革深化、量质齐升、制度型双向开放启新章,也有热点公司“渡劫”业绩和估值双杀、行业“一哥”跌落神坛......
随着2022年信用底、盈利底、估值底、政策底依次明朗,2023年的A股市场能否迎来黎明,回归“百花齐放”、投资机会层出不穷的状态?
值此岁末年初,新华财经对话8位券商研究所掌门人,把脉市场投资机会,洞察A股核心关键词。
整体来看,专家们对2023年A股市场的观点偏向正面,“企稳修复”“熊牛切换”以及“震荡上行”等均被频频提及;不过在市场风格方面出现分歧,相对均衡及偏向成长或皆有可能;行业配置方面则有三条主线被重点提及,包括消费复苏、制造强国以及安全资产,另外大科技赛道也尤受关注。
估值修复、震荡上行成2023年A股核心关键词
震荡调整的2022年已步入尾声,面对即将来临的2023年,券商首席们普遍对A股市场持有正面观点。
“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2023年的资本市场,我认为是震荡上行。”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表示,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:一是明年疫情带来的悲观因素将逐渐消除,二是政策层面会逐渐在稳增长方面持续发力,三是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状态。
长江证券研究所所长徐春也提到,明年资本市场将会是企稳修复的一年。
具体来看,宏观环境方面,2023年经济周期向上动能更强,预期经济将逐步恢复并接近潜在增长中枢。微观主体方面,虽然近两年疫情扰动对经济有所影响,但少负债、低开支、降杠杆、去库存,是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的行动画像。“因而结合国内经济逐步企稳的预期,我们对明年的盈利弹性也较为乐观。”徐春说。
中航证券研究所所长邹润芳也用两句话对2023年A股策略进行了高度概括,即震荡磨底、中枢抬升。“预计明年市场将先在震荡中寻找方向,后市前景越发清晰,需重点关注资本开支扩张增速较高的行业,把握结构性机会。后续市场或迎来结构性牛市。”
不过在市场风格方面,受访专家观点出现分歧,相对均衡及偏向成长或均有可能。
徐春预计,明年市场风格会相对均衡,但上下半场略有差异。在经济修复企稳前期,增长向上、流动性充裕,市场风格会更有利于大盘价值股。但进入下半场后,当库存周期、盈利周期见底,经济逐步企稳向上后,优质成长股也会跟上。
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总经理许兴军。他认为,2023年的市场风格将更为均衡,兼顾价值与成长。一方面,防疫优化政策与地产纾困举措释放了更为坚定的信号,有利于复苏路径的价值行业盈利改善;另一方面,海外流动拐点让受压制的成长股估值逐渐缓和,高端制造业、数字化转型与汽车智能化等成长主线,孕育着高质量发展下的产业升级良机。
不过也有不同观点提及,2023年A股投资风格或偏向成长。“2022年成长风格回调幅度较大,当前科创50、创业板指均已处于近十年估值较低分位水平,后续反弹空间或较大。”邹润芳说。
“消费+安全+制造”成配置主线 大科技赛道或迎“新风口”
在行业配置方面,受访专家尤为关注三条主线,分别为消费复苏、安全资产以及制造强国,另外大科技赛道也值得关注。
具体来看,在消费复苏方面,东北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冠英预计,2023年消费领域将展现出巨大的投资韧性。“随着居民信心、经济等逐渐回归正常化,旅游、酒店等消费场景复苏活力显现,赛道投资潜力不容小觑。”
开源证券研究所所长孙金钜也提到,2023年的核心关键词是修复,即消费能力、消费信心的修复。二十大报告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均提出,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。
“后续内需不足局面有望得到缓解,与内需直接相关的板块会受益,包括但不限于传统消费、新型消费、制造业升级改造、银地保(银行地产和保险)、新老基建等。”孙金钜说。
在安全资产方面,徐春认为,受益于顶层政策的规划落地,以及部分产业自身的周期向上,“安全链”将是明年A股在结构方向上的一条细分主线。国家安全主题链下主要涵盖一些存在卡脖子风险,需要补短板的新兴产业,例如计算机信创、芯片、军工等行业,仍存较多投资机遇。
从具体领域看,国海证券研究所所长杨仁文建议,要关注政策支持下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带来的计算机、电子和军工等细分领域的高景气趋势延续,可以重点布局信创、半导体设备和材料、航空航天和军工电子、医疗设备等领域的投资机会。
此外,邹润芳还建议重点关注安全主线中的成长股,包括国防军工、新能源、计算机、半导体等领域,增长确定性较强,有望迎来“戴维斯双击”。
而在制造强国方面,许兴军表示,在政策暖风和综合成本优势之下,2023年中国制造业值得关注,建议沿着国产替代、强链补链,继续挖掘结构性良机。
杨仁文也提到:“我们关注传统制造业成本下行带来的毛利率改善,以及主动补库和产能释放带来的盈利复苏,看好工业母机、专用设备、化工新材料、供电储能等赛道。”
最后在大科技赛道方面,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所长武超则明确最看好数字经济方向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推进新型工业化,加快建设网络强国、数字中国等。
“我理解,数字中国背后的重要核心是两个方面,即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。在数字产业化中,我觉得还是要回到科技行业自身来,看好大安全赛道中的信创行业、半导体等方向。而在产业数字化中,工业互联网、智能制造以及围绕工业的数字化服务平台企业都可重点关注。”武超则说。
编辑:王媛媛
声明: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。任何情况下,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©2022 www.yibei88.cn